胡同深處綻放文藝書館
類型:行業熱點 加入時間:2018-4-13 10:41:54 來源:北京日報
有人愿意鬧中取靜,在這附近開起了“國內第一家雜志圖書館”。館中布局、擺設清新雅致,也讓這間圖書館沒開多久就成了網紅。
老北京無人不知鮮魚口。幾百年來,這里都是商賈云集。至今,一批老字號還在這里掛起招牌,迎門納客。
偏偏有人愿意鬧中取靜,在這附近開起了“國內第一家雜志圖書館”。館中布局、擺設清新雅致,也讓這間圖書館沒開多久就成了網紅。
從前門街區步行幾分鐘,就來到圖書館所在的長巷五條19號。門上掛著小清新的名字——春風習習。館如其名,在城市喧囂里,這里的確就像一縷春風撲面而來。
“春風習習”原本是一處三開間的民宅,不大,只有70多平方米。鮮魚口街區近年來得到整治,而今這里恰處于開闊的視野里,再搭配著老胡同、小河,讓這里流淌著老北京的氣息。
但如何將這里通過改造,變得更適宜閱讀?是按照傳統圖書館的風格進行布局,突出靜謐、安詳?還是依靠十足的現代感,讓這里徹底告別胡同風?
設計人員和創辦者有自己的主意。據悉,他們希望通過改造,給現如今依舊喜愛紙本閱讀,鐘情藝術設計、音樂電影類雜志刊物的人們一個新的空間體驗。于是,既為改造項目,設計的首要焦點是平衡老房子本身的古樸體貌和新加構筑之間的關系,讓空間由內向外自然地拓展到街道景觀中。
由于年久失修,屋內原有的木結構已經有一些出現歪斜破損,需要先經過簡單的加固和修復,依舊牢靠可用。
加固后,屋內屋外亟待重新設計和裝飾。設計人員選擇了柚木并搭配鋼材,來固定原有空間結構。外觀立面上,也有細致考量。比如,在灰色水磨石的連接下,沿河的立面用節奏較為舒緩的矩形體塊排布開來。
進到屋內,70多平方米的空間雖然不大,但恰當地分為三部分空間:吧臺休息區、公共閱讀區和個人閱讀區。但百葉窗、綠植、書架、落地玻璃互相配合,讓三部分空間融為一體。主入口連接了吧臺,設計師將它們組合在一個盒子當中嵌入房間,形成了簡潔明確的功能劃分。一扇明亮的玻璃窗前,擺著大工作桌,這里可以用來書籍展示和閱讀討論??梢韵胂蟮氖?,捧一本書在此閱讀有多愜意——飽滿的陽光透過玻璃窗,抬頭便是河邊垂柳。
裝修講究藝術,而屋內擺設、布局同樣也要散發文藝氣息。在這樣的圖書館,最關鍵的就是如何將圖書布置得別有一番韻味。屋內的書架區,走起簡約風,白色鋼板和木盒子的搭配組合,讓人一步入屋內就很方便找到想看的書籍。
“閑暇”也是這里的味道,布局也特別留出一定的空間。讀書之余,可以發個呆、賞個景,身心放松。遇到晴朗的天氣,和煦陽光灑在屋內,都仿佛是圖書館的一部分。但如果你不喜歡陽光的照曬,支起遮陽窗,就是你閱讀品茗的小空間。
去年,經過幾個月的改造,胡同深處的這處老房子已徹底變身。在這間圖書館里,現在藏著400多種國內外雜志,內容包括設計、生活美學、建筑、攝影等,文藝氣息濃重,恰好是這個春天的映照。